欢迎来到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!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脑血氧仪工作原理:近红外光谱技术揭秘大脑氧合奥秘

脑血氧仪工作原理:近红外光谱技术揭秘大脑氧合奥秘

更新时间:2025-09-22  |  访问量:165
  脑血氧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监测设备,通过非侵入性技术实时测量大脑血氧水平,为临床诊断和科研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。其核心技术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(NIRS),通过光学原理实现对脑部氧合状态的精准监测。
 

 

  一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物理基础
  脑血氧仪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近红外光(680-850nm波长)在生物组织中的特殊穿透性。不同于可见光或X射线,近红外光能够穿透头皮、颅骨和脑膜,深入大脑皮质层约2-3厘米。当光束穿过脑组织时,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(HbO)和脱氧血红蛋白(HbR)会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差异化吸收——氧合血红蛋白主要吸收850nm左右的光,而脱氧血红蛋白对680nm左右的光更敏感。
  二、信号采集与分析过程
  设备通过发射端向额头等部位投射近红外光,并由接收端的传感器检测穿透后的光强度变化。以北京津发科技的脑血氧仪为例,其采用多通道检测技术,通过比较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强度差异,结合比尔-朗伯定律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变化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发的TD-NIRS技术进一步引入皮秒级时间分辨率,通过测量光子飞行时间,实现大脑表层下不同深度(2.5-4cm)的血氧参数(如HbO、HbR、StO₂)的量化分析。
  三、临床应用中的技术优势
  与传统有创监测相比,该仪器具有无辐射、实时连续、安全便捷的特点。在神经外科手术中,设备可实时反馈脑组织氧合状态,辅助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或输血方案;在重症监护中,通过监测StO₂变化,能早期识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风险。北京津发科技的设备还支持多任务实验方案,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同认知任务下的大脑氧代谢规律。
  四、技术局限与发展方向
  当前技术受限于近红外光的穿透深度,主要监测大脑浅层区域(约1-2cm)。未来随着TD-NIRS等深度分辨技术的普及,结合AI算法的数据分析,仪器有望实现更精准的全脑氧合图谱绘制,为脑卒中急救、麻醉监测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支持。
  从光学原理到临床应用,脑血氧仪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架起了洞察大脑氧合状态的桥梁,持续推动着神经医学向精准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
邮件联系我们:sales@kingfar.cn

扫一扫,关注微信
版权所有©2025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4045309号
技术支持:机床商务网   管理登陆   sitemap.xml
Baidu
map